“90后已经开始脱发了”,这样的感叹已不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玩笑话,而是被调查数据所证明的事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朱美如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脱发人群越来越庞大,就拿雄性激素脱发来说,成年男性发病率高达20%,男性的脱发患者约1.05亿,女性发病率5%,超过0.24亿人,再加上700万斑秃患者,仅这两种类型的脱发就达到2亿,超过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在庞大的脱发人群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阿里巴巴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进一步显示,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爱华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前段时间我诊治的一个患者,才不满14岁,但已经很重视自己的形象。”
体量庞大且年轻化的脱发人群,支撑起了植发产业的千亿市场,这也为民营机构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不过,作为医美行业中的细分,迅速爆发的植发行业也亟待更加规范化的发展路径。
千亿市场空间
根据魏爱华的介绍,当很多患者出现脱发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医院皮肤科就诊,而医院更加擅长去做诊断,即分析脱发的原因,并针对脱发进行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治疗会起到防脱的效果,但是却很少能从外观上改变秃头。”传统的药物治疗短板就由植发来弥补。
植发,通俗理解就是将头发毛囊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完完整切取,并移植到需要头发的位置上。医生通常会根据脱发情况评定级别,并测算出需要移植多少单位毛囊。
魏爱华进一步介绍,和一些医美手术相比,植发更复杂,对于人员的要求也多,这是公立医院没有办法轻松达到的,因此植发需求逐渐外溢到了民营机构,植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在2013年之前全国植发机构总计60家左右,而如今机构数量保守在1000家之上。”在总结植发行业近些年的发展,科发源北京科发源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发源”)院长李兴东如是介绍。在他看来,植发机构数量的变化是行业壮大的体现,另外植发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代表了行业的发展。
“这几年毛发移植呈爆发式成长的原因包括科学技术、医疗技术迭代更新,如我们现在的技术由过去传统植发发展到微创;另外行业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也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朱美如如是总结。
更细节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相比2016的60亿元呈50%以上的增速。未来几年植发及相关产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或达500亿元到1000亿元。
资本也已蠢蠢欲动。从去年至今,华盖医疗基金以及中信产业基金已分别投资碧莲盛和雍禾植发两家机构,使得该行业关注度陡增。
李兴东也对记者表示,科发源也在接洽资本,这也是该公司未来的方向之一。
品牌力的竞争
事实上,资本进入的目的较为清晰,就是要在行业彻底红海之前进入,占据话语权。这也使得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朱美如也坦言,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竞争,且伴随混乱局面。
“目前行业内的机构鱼龙混杂,在技术类型、技术水平、手术流程、无菌操作等各方面参差不齐,整个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标准去监管和规范,这都需要逐步解决。”朱美如补充。
李兴东对此也有自己的体会。他透露,行业中有一些现象让他感到担忧,例如一些机构用低价抢占市场。“在植发行业*的支出是人力的成本,例如一台手术需要6-8医护人员,此外,器械也是一笔比较大的投入,如果一味压低价格,会影响手术的质量。”
业人士均认为作为医疗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始终是医疗技术和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标准缺位的情况下,企业自身的标准化要求已经启动。例如,李兴东介绍,近日该公司的《2018微针植发技术标准定制白皮书》正式公布,其内容就是针对微针植发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制定了规范标准。
在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特劳特中国公司董事长邓德隆看来,植发行业作为千亿级市场,如果领头企业占市场的20%-30%,那将是很有投资前景的企业。他进一步表示,除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以外,头部机构间的竞争还要在品牌塑造的领域展开。
据悉,科发源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分院于近期开业,“对于科发源来说,在美国成立分院,其品牌价值意义更大,这反而会带动国内市场的增长。”邓德隆分析称。李兴东透露,下一步,科发源还筹备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布局。国际化会是其另类的发展思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