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机遇,关键是投资人不要跟着舆论跑

如果语义识别和自动驾驶都破解了,五年、十年以后,大概会出现相当于三四年级小学生智力的机器人。它可以跟人交流,大概70%以上的沟通都能够语音完成,机器人可以替代70%、80%以上人的工作。
2018-09-21 13:43 · 新芽NewSeed

  由清科集团、投资界、新芽主办的2018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于2018年9月18-20日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本届大会设立包括人工智能、企业服务、高端制造、新零售、泛娱乐、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与器械等在内的16场行业视听风暴,横跨3大热门领域、万家精品项目以及百余家参评机构与行业媒体的强力支持下,汇集各领域*的知名投资人和创业者进行一年一度行业的灵思碰撞。

  此外,国内首家投资维度的企业评选——V50风云榜、新芽榜也将现场决出年度榜单。该榜单已陪伴创业者十三年,被誉为“行业投资风向标”。

  近几年,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利好的双重加持下,中国制造在加速发展中不断转型升级,而大量资本的关注与支持,也在推动中国制造呈现新的局面。当前,中国制造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哪些领域孕育着新的机会?下面进入圆桌讨论:在《“中国制造”的创业投资机遇》圆桌讨论中,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参与本场讨论的嘉宾有:

  纽迪瑞科技副总裁戴尔韦德尔Dale

  Wedel,

信中利资本集团合伙人万晓阳,

  光量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维

天仪研究院CEO 杨峰

  翼菲自动化董事长兼CEO 张赛

海达投资董事总经理、合伙人张桢恒

  专场主席: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

中国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机遇,关键是投资人不要跟着舆论跑

  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

中小企业没有创新就会死,创新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于立峰:智能制造这个概念很大,它包括了很多领域,如何准确定义智能制造确实要花一番工夫。你们如何理解近年来智能制造出现的新业态,哪些业态会成为真正的行业发展趋势,哪些又是伪命题?

  万晓阳:智能制造包括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是最基本的从材料到部件的制造。我们的轴承就是做不过日本,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必须关注这样的底层技术,它们才是搭建高端装备还有高端智能装备最基础的核心。就算做不到世界*,也要首先实现进口替代。我们正在寻找这样的项目标的和独角兽。

  高端装备制造就是高端装备的物件怎么合成。比如潜水艇到军用级、工业级的时候,需要用的部件、材料组和作为消费品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就是在高端装备上装上眼睛、大脑、传感器、数据。这一系列组合都没有的话,我们永远造的是二手汽车,装上大脑也是二手高端智能设备。从投资角度,中国要通过资本和实体的结合来支持创新企业。

  杨峰:我永远不想把天仪定为制造企业,我们的卫星必须由自己来制造,我们要掌握卫星制造的能力,但是我们永远不卖卫星。我们卫星是自己造的,但是我们卖的不是卫星产品,我们卖的是卫星发射上去之后获得的数据。

  商业航天的确是刚刚出来的一个很热的话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在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推动航天这样一个从目前来看还是非常计划经济的行业往商业化市场转变。在很多投资人看来,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伪命题。这个不用去解释,做出来看就可以了。目前中国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如我们造卫星的过程中*的痛苦就是上游供应链非常贵。美国同行能把卫星做的极其复杂、功能极其强大还很便宜,但是我们现在暂时还做不到,我们正在去努力实现,这也是产生价值的时候。

  美国有两个在火箭端和卫星端做的非常成功的公司,做火箭的卖的不是火箭,他们卖的是火箭发射的服务,做卫星的卖的是摇杆图像。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穿整个产业链的模式,从上游到中游下游全都自己做。

  张赛:大家现在都在说工业4.0的升级换代,中国自动化工业生产领域离4.0还远的很,我们还处在2.0,自动化还没有做好。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有一家企业每年要投入十几亿的资金来做自动化设备的提升,但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招工,招工还招不到人。一方面我们给他做自动化设备帮他减人,还要帮他招人,但是他的自动化程度和整个业态还是满足不了客户需求。

  现在机器人行业做的还是一些基础性工作,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渗透率不足10%,每万名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才60多台,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发达国家如韩国,他们每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是600多台,是我们的数量级以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机器人业态产生了很多趋势,但大部分情况是去抄外国走过的路。我们比国外有一个优势就是市场极其巨大,中国人的应用能力又非常强。集成商用机器人创造了非常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很多创新型的东西,再结合新产生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新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始诞生,人机协作跟人共存的场景也开始产生,中国正在逐渐向完善自动化领域开始迈进。

  张桢恒:智能制造首先是制造,再是智能,本身制造环节就是有机会的。核心零部件材料国内做的不好,市场都被国外抢走了,这就是制造的机会。从2014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消费国,整个产业链的需求都在增加。在串联机器人这个领域,我们三大核心部件基本依靠进口,这就是我们要攻的地方。做出性价比非常好的核心零部件,机会非常大。全是靠人,不可能有智能。中国在人机协作领域存在大量机会,比如在装配环节。所有的机器应用里面,装配只占了1%,占比非常低。再比如汽车的轮胎,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可以随时知道胎压是多少,这就是智能。我把工业4.0定义成数字化,还不是互联网化。工业端的新业态就时在传统制造环节有一些新的业态出现,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新业态。人工智能很大应用空间在于缺陷检测,我们今年看了很多个类似的案子,都是在用图像识别技术做缺陷检测。

  王维:每一个产业升级背后必须要依靠经济推动,2000年至2010年年前后硅谷有大量的热钱进入清洁能源,总共有数百亿美元,但是后来都打水漂了,因为它的创新并没有带来经济上的价值。不是别人热我们就做,别人冷我们就不做。投资人不应该是被舆论带着跑,而是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五年以后热什么。

  跟风的问题不只中国存在,硅谷也存在。很多时候现在最热的方向也就是未来可能会倒下的方向。过去五年,3D打印、P2P、量子通信、ICU都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创新的原点是错的,过去几十年做的自上而下所谓顶层设计的创新,至少在科技领域是有问题的。大的平台是无法做创新的,它没有经济动力,因为要维持低成本。单纯依靠品牌来运营,他就能够打败跟他同一条线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中小企业没有创新就会死。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过度创新和过度山寨中寻找平衡点。我们更看重的是随着市场拐点的接近,把真正创新推到前面去。很多创新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并不是我们做不出来这样的设计,而是当我们开发出来的时候,人家已经测了。厂家会去选择一个有大量实测数据稳健的产品,还是选择一个新产品呢。我们看到了很多产业缺乏技术研究的支撑,缺乏足够强的供应智能体系。虽然可能会短暂超过同行一年或者是半年,但很快就发现对方依靠强大支撑体系迅速反超。

  戴尔韦德尔:今天的中国制造应考虑到成本,现在是一个过渡时期。如何在生产过程中生存下来,如何提升品质,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议题。

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技术、成本、可靠性三点平衡

  于立峰:中国智能制造现在还只是处于应用层面,你可能弯道超车,但是它的上游产业链并不完整,并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再到应用层面会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智能制造的行业来讲,哪些智能制造领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万晓阳:中国在每一个制造环节都有非常多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回到底层,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工匠,踏踏实实的工匠。哪怕你做轴承,只要做到全世界*,能替代进口就一定做到国外去。在制造业领域,我们中国人必须踏踏实实地坚持工匠精神。很多创业者忘记了真正的创业还是要用手和情怀,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我在国外看到很多创业者带领企业做全世界做好的产品,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企业了,尤其是在底层领域。

  最近我发现一个做纺纱接线头的机器人。现在的纺纱厂找不到工人,年轻人不愿意回到生产线上做机械式的动作。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做具体的商业应用是有巨大商业机会的。

  杨峰:很有意思的一点的是,我们在讨论制造业的时候,发现上下游的问题非常大,但是我们看到创业公司的PPT都做的非常好。

  我非常赞成踏踏实实做事情。谈到高端制造,很多人会觉得技术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技术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技术很重要,但是技术达到一定门槛之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技术能不能符合市场需求,做出来的产品能否盈利,这个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要非常努力做到技术创新和技术*,但是成本和可靠性业很重要,这三点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能够让技术*、成本*、可靠性*这三点达到非常平衡的状态,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在任何一个制造领域,如果你能够踏踏实实解决最基础的问题,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值得投资的。或者你能在技术*、成本*和可靠性*这三点达到一个很好平衡,也是值得投资的。

  张赛:我们一直秉承八个字的原则,产品为本,应用为王。把产品做好这是一个基础,企业没有这个基础,相当于无本之源。而且更关键的你得把它用出去,让客户来买单,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创新、技术延伸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客户需求,客户有这个需求,我们才会做研发和布局。

  张桢恒:整个智能制造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系统型机会,一个是细分机会。工业机器人领域,我看好视觉机器人,全球渗透率占比才1%,未来空间很大。大量的工作是靠眼睛、手、眼。对机器人来讲,眼睛就是机器视觉。

  王维:我看来两个大方向,未来十年,有两个点需要解决,一个是连接,必须要把万物连接在一起。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个场景是能够看到周围,比如人工驾驶就是让我们的车或者是机器人能够自由通行到想要到的地方。

  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点是语义识别,这个比自动驾驶更难。如果语义识别和自动驾驶都破解了,五年、十年以后,大概会出现相当于三四年级小学生智力的机器人。它可以跟人交流,大概70%以上的沟通都能够语音完成,机器人可以替代70%、80%以上人的工作。

  戴尔韦德尔:目前不缺乏新的想法,*的难点是如何结合成本把想法执行,。

  于立峰:怎么把你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商业行为或者是企业管理行为,是关键所在。中国不缺乏聪明的人,我们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执行,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智能制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在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跟西方国家几乎是同步的,并没有比人家晚太多,但是我们在技术研发的深度上和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正是因为这样才给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我们要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就需要进行产业链的配合,需要更多的战略协同,需要更多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投资人,这样中国智能制造才能更好的发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