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对弈:国内外多款低代码/零代码平台综合对比分析

从大的方向看,低代码/零代码技术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有比较优秀的表现,尽管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扩容只是时间问题。谁能最后领跑这个赛道而成为独角兽,大家拭目以待。
2019-09-30 13:06 · 投资界综合

“做开发,真的一定需要写代码吗?这次真的轮到程序员革自己的命了!”业内很多人都这样感叹。2019年见证了低代码/零代码市场的首次爆发,种种迹象似乎在提醒着我们,一个新的“风口”正在形成。

低代码这一概念并非近年来首次出现。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美国公司和实验室开始研究程序可视化编程这个领域,做出了4GL“第四代编程语言”,后来衍生成VPL(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可视化编程语言)。2010年麻省理工又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儿童编程领域,产出了风靡全球的Scratch。直到2014年,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正式提出了“低代码/零代码”的概念,它的完整定义是“利用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 。Gartner随后又提出了aPaaS和iPaaS的概念,其中aPaaS概念和低代码/零代码非常吻合。

随着这一概念的不断推广,全球市场上都涌现出了很多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国外包括OutSystems、Mendix、Kony、Salesforce、App Maker(Google)、PowerApps(Microsoft)等,国内主要包括氚云、iVX、轻流、搭搭云、AppSheet、明道云、牛刀、APICloud等。

2018年以后,海外市场在该赛道的投融资也比较活跃。OutSystems宣布融资3.6亿美金,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几乎同时,荷兰公司Mendix以7亿美元被西门子收购。这样的业绩迅速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专注于低代码/零代码技术的研发公司与日俱增,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以低代码/零代码技术重构数字化业务。

那么随着市场的发展,下一步将会呈现怎样的形态?在为数众多、品类各异的平台中,是否有谁会首先突围,成为引领技术变革的先驱者?本文将对现有的几家比较代表性的平台进行概览,以此窥视未来市场的可能走向。

低代码/零代码平台评测标准

Forrester的最新报告指出: “企业开发团队正在采用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市场的增长前景似乎一片乐观。2020年低代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5亿美元,超过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中开发。公民开发者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40%提升到2020年的70%。”Gartner则预言,到了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IT公司的产能。显然,为填补这一产量缺口,低代码/零代码技术是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案,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这一技术,这也使得低代码/零代码市场成为一个高速进化而不断扩容的巨大市场。

那么企业会青睐什么样的低代码/零代码平台?据App Developer Magazine 报道,2018 年企业引入低代码/零代码开发的主要原因包括:

· 用于内部开发,节省资金,而且可以由内部的专业人士完成产品迭代;

· 让现有的IT 人员和非开发人员快速轻松地构建应用,填补技能差距;

· 缩短开发时间,让应用开发和需求登记并行成为可能;

· 减少技术培训成本;

· 克服平台集成问题,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使得开发一次就可以适用于所有设备,应用可以在移动设备、笔记本和台式机上运行。

综合起来,企业在选择低代码/零代码平台时首先考虑的标准包括开发效率、平台通用性、多终端兼容性、对非代码人员的友好程度(人员结构)、学习成本等标准,而在这几方面表现优越的平台自然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基于这一评价体系,我们来看看目前几家比较大的平台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低代码/零代码平台综合评测

本文只列举了四家有代表性的平台进行评测:OutSystems、Mendix,iVX、氚云。选取这四个平台,是因为它们或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或在技术积累方面各有特色。

1、Outsystems

简介:较早入局的一家欧洲公司,两度入选高德纳公司(Gartner)《流动应用程式开发平台魔力象限》研究报告(Magic Quadrantfor Mobile App Development Platforms)魔力象限“执行能力”纵轴*名,被誉为该领域的“*”。

产品定位:“工作流”开发工具,主要用于企业各种工作流产品的开发,例如OA。

开发方式:低代码为主。但由于系统复杂度较高,还是需要程序员介入开发过程,只是写的代码量较少。

逻辑实现:通过“微流”的方式实现前端和后台逻辑,其实就是一种类似画流程图的方式。笔者试过,要想把比较复杂的后台逻辑画成一张流程图,思维难度并不小。

组件和模块:基础组件相对较少,但是Outsystems对自定义组件和模块的支持非常好,这个非常有用,很多大公司都是在Outsystems上自制组件来进行开发的。

前端后台:可能主要目的是开发“工作流”的原因,前端无法实现“所见即所得”,因此,不要指望用Outsystems来开发对前端要求较高的应用、建站,游戏类应用彻底PASS;后台能力强大,接口丰富,特别是对大型数据库都做了专门支持,例如Oracle、DB2等。

跨平台:开发需要下载安装本地客户端,支持WebApp和原生Android & iOS App的开发。

多人开发/版本管理/Debug:支持简单的版本管理,不支持多人开发;Debug前端主要依赖Chrome的调试模式,后台未见有专门Debug工具。

服务模式:5000+美元/月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中小公司望而却步,但依然有很多大公司青睐,包括丰田(Toyota)、雪佛龙(Chevron)、罗技(Logitech)、德勤(Deloitte)、理光(Ricoh)、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 等,年营收达到一亿美元。

适用场景:私有部署,公有云相对薄弱。

2、Mendix

简介:一家荷兰公司,后来被西门子收购,Outsystems的主要竞争对手,二者在技术架构和服务模式方面极其相近。

产品定位:“工作流”开发工具。为了和Outsystems造成区分度,Mendix主打集成协同、敏捷开发。

开发方式:虽然Mendix试图在人员结构和开发流程方面做以优化,但是就低代码技术的本质而言,仍然是组件和模块拼接式的,只是在组件库的结构化方面,Mendix的分类更加精细,内容也更丰富,能够实现比OutSystems更多的功能;

逻辑实现:采用MicroFlow和NanoFlow来控制触发逻辑,简单逻辑通过Edit Action来管理,相较OutSystems更加工程化和条理化。

组件和模块:这部分和Outsystems类似,基础组件相对较少,但是有大量第三方开发的组件、模块,而且组件市场发展多年,比较成熟,形成了较好的开发生态。

前端后台:采用的Go+Docker+K8S的架构,相对新一点,要优于Outsystems所采用的老式Java框架。

多人开发/版本管理/Debug:支持多人开发、版本管理,有独立的Debug工具,这方面比较成熟。

跨平台:与OutSystems类似,Mendix也支持原生Android & iOS、Web App开发,但是同样由于缺乏前端能力,无法适应建站等通用场景。

服务模式:Mendix除了通过订制化组件、模板盈利以外,还对应用部署收费,且价格高昂,单APP1875美/月,2-5个APP公有云5375美/月,私有云7825美/月,超过5个加收云资源费用,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中小企业所能负担的,因此,Mendix的潜在客户也以大企业为核心。

3、iVX

简介:国内深圳世云生产的一款零代码平台。前身是iH5,一款在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Html5交互工具,iVX则是主打应用开发的新产品。

产品定位:iVX是低代码平台中的“异类”,它不单独是一款工具,而号称是一款“零代码开发语言”,因为它从开发能力来看比一般的工具要强大很多,可以开发网站、Web应用、游戏、各种工作流,还能开发小程序、原生应用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作流,几乎覆盖了全开发领域,确实更接近于开发语言。

开发方式:相比于低代码工具,对代码的依赖性更低,接近于零代码。因为iVX直接对原生开发逻辑进行了优化,“去掉程序语法,保留程序逻辑”,学习者掌握的是完整的开发技能,而不是组件拼接模式,即使处理复杂应用也不需要代码的辅助。

逻辑实现:iVX通过事件来定义开发逻辑,并提供了一套集成的事件面板对事件流进行统一管理,过程和编辑程序有一点像,只是把所有可能用到的组件都封装成对象,而且很好的平衡了功能完备性和操作的简易性。

组件模块:iVX基础组件非常丰富,这也就*化地保证了开发的自由度,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相比之下,第三方模块不是很多,可能因为刚上线的缘故。但有一套非常友好的机制,支持第三方开发和上传自己的小模块和组件。

前端后台:iVX将前端编辑和后台编辑解耦,并且提供上百款前端和后台基础组件,足够开发者使用了。从架构上来说,iVX的架构比较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前端采用React(类似于React的图形化编辑工具),后台采用Go+Docker+K8S+云的架构,数据库采用最新的Aurora AWS(计算和存储分离),使得应用的一键部署更高效。接口方面,iVX允许通过API接入外部组件,配置起来比较方便。

跨平台:这个是iVX一大优势,一次开发可以部署成小程序、H5、网站等多个应用版本,在移动端和PC端都能无缝兼容。全部采用线上开发方式,所见即所得。

多人开发/版本管理/Debug:iVX支持多人开发,版本管理。和Outsystems一样,前端依赖Chrome的调试模式来完成,后台还没有Debug工具,Debug功能不算非常完善。

服务模式:学习者可以免费使用,企业用户按实际使用云资源进行收费,价格比较友好。

适用场景:公有云为主,也支持企业私有部署。(例如华为等大企业)

4、氚云

简介:国内公司奥哲网络开发的一款低代码平台,已经获得阿里战略投资5000万元,入驻钉钉成为四星订制服务商,被誉为国内低代码行业“破局者” 。

定位:工作流开发工具。

开发方式:低代码开发模式。

逻辑实现:通过代码和流程图面板实现,前端布局通过拖拽完成。

通用性:氚云主打“All inone”,也就是通用性比较强,但是从它的核心开发逻辑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际是电子表单类应用。它确实在数据交互方面的性能比较优越,但是前端能力仍然薄弱,并不适用于通用应用的开发。基于这套系统,官网给出的效率数据是能够减少85%的开发时间,但这应该是针对具备完整解决方案的领域,而针对新的开发场景恐怕难以胜任。

前端和后台:前端相对完善一些,后台能力还是比较弱,灵活性有限。

跨平台:氚云的产品以线上编译、一键部署为主,可以做到移动端、PC端兼容,无法生产ios&安卓本地应用。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氚云可以与阿里钉钉深度整合,实时发布到钉钉,是相较于同类平台的*特色。

服务模式:通过套餐的方式销售,价格比较便宜。因为专注于为细分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氚云的市场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已有注册企业5万家,其中付费客户10%,包括外婆家,绿城地产,海底捞,维达,鲁花集团,成都市新都区国家税务局,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等企事业单位。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惠氏营养品使用氚云来全面管控渠道与门店,绿城地产进行一体化售楼控管,成都市新都区国家税务局进行出差管理与用印管理等,可以看出,氚云在解决细分领域的具体问题方面确实有着比较令人满意的表现。

谁代表着未来?——低代码开发平台发展趋势前瞻

从大的方向看,低代码/零代码技术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有比较优秀的表现,尽管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扩容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我们发现这一领域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即产品同质化严重,通用性受到限制,只能适应企业内部数字化场景。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构建通用性平台将是低代码发展的一个可以预期的方向。此时,一些专注于底层开发逻辑优化、性能更接近于原生语言的低代码解决方案可能会首先突围,成为新的领军者。

谁能最后领跑这个赛道而成为独角兽,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