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牧原大跌背后,起底猪市沉浮原因

从实际经营上看,全产业链布局的牧原有着全行业最低的成本,在猪价走弱的趋势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实属不易,但接下来不管是牧原、温氏还是新希望、正邦等猪肉代表企业,过几个季度的苦日子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2021-06-09 14:05 · 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 零露

在所有肉食中,中国人*吃的就是猪肉,猪肉饺子、猪肉臊子等各式各样的花式猪肉早已是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共识。

根据历年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中国人每年几乎都能吃掉全球一半的猪肉。庞大的猪肉需求以及产业链的成熟催生了中国成为猪肉生产大国,公开资料显示,2020 年中国全球猪肉供应量为 42800 千吨,排名世界*。

就连网易也投资上千万,在浙江建立养猪场,丁磊以及网易的高管表示「这是大家都喜欢做的事」。

猪肉成为餐桌共识的同时,它也代表着菜市场整体价格的风向标,时刻牵动老百姓生活消费水平。

查阅近 20 年的猪肉价格数据,可以发现,从 2011 年开始历史猪肉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 20 元左右。直到 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突然猛破 35 元,甚至在疫情后数次逼近 50 元。

然后从 2021 年春节至今,猪肉市场在暴涨后经历了一场断崖式下跌,从「养一头猪赚三千变成了亏千元」的光景。

不仅养猪农户不好过,企业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北京时间 6 月 8 日,猪企龙头牧原股份收盘价 64.8 元,较 2 月份超过 90 元股价跌去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目前牧原3410亿的市值也较百日前蒸发千亿,全国生猪养殖业已全面进入亏损阶段。

是什么引发了猪肉价格的波动?市场又是否已经走向「大起大落」的超级周期?本文将企业角度及生猪养殖的过程切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01 猪瘟引发「超级猪周期」

猪肉市场的大起大落还得从 18 年讲起。

2018 年,正处于大周期低谷的养猪业还在亏损,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公开资料显示,18 年 3—5 月,生猪价格为 10 元/公斤,每头育肥猪亏损平均在 300 元左右。更糟糕的是,同年 8 月,辽宁省沈阳市发现了*起非洲猪瘟,之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

非洲猪瘟传染快,毒性强,传染率与死亡率几乎都达到 100%,疫情防控极其困难,一头猪一旦感染,圈内无一幸免。据统计,吉林省公主岭市 2018 年 7 月生猪存栏量为 7 万头到 2019 年 1 月减少到不足 4 万头。

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公主岭市一个中型规模的养猪场,圈内近千头猪,从发现*头疑似猪瘟病例到圈内全部猪感染死亡,仅用数日,损失近千万。

在非洲猪瘟爆发的 2018 年,谁家猪养得越多亏损也就越大,致使很多散户和中小规模户都不敢补栏。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2019 年 3 月,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下降 18.8%、21.0%;7 月份,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32.2%、31.9%,同比降幅达到了近 10 年来*值。

「不能养」「不敢养」导致供给不足,猪肉成为市场「紧俏货」。

截至 2019 年 8 月 27 日,生猪价格已上涨至 24.28 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近一倍。「洛阳纸贵」,猪肉自此进入了价格上涨的高速公路。

消费者从猪瘟期间不敢吃到猪肉减产没得吃,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并且 2019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的最高点以 50.82 元超过以往的最高值。

一般来说,学界都会把生猪价格每三到四年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然而此番生猪价格上涨价格之迅猛、持续时间之长让猪肉市场进入了「超级猪周期」。

至于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除了提到我们上文所说到的瘟疫造成的供需不平衡,还表示「地方机械化地‘一刀切’执行环保政策,大规模关闭南方养殖场也同样加剧了猪周期内猪价波动幅度。」

02 暴跌之前,头部猪企在做什么?

2019 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上涨,也令猪企股票持续走高,然而企业「走得太高也怕摔得太惨」,在市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许多猪企也依然不敢扩大经营。

周天财经了解,生猪头部企业温氏集团和牧原股份在吉林的养殖场在 19 年都原定有扩大规模计划,但由于运输途中极易遭受病毒感染,致使扩大计划只能搁浅。

受困于种猪跨省调运限制,不但无法扩产,随着种猪的逐步淘汰,存栏量也在同步减少。

例如,温氏集团在吉林省其中一个年生产 9 万头仔猪的扩繁场,随着能生产的母猪逐渐淘汰,又无法从位于河北邯郸的温氏种猪场调运种猪,能繁育的母猪存栏量由 4000 头减少到 3000 多头,半年来减少 20%。

可以说,猪企们在 2019 年下半年眼看着猪价水涨船高,却面临着繁殖无以为继的问题。

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由于猪企生猪出栏量下降,无法产生大量现金流,因此牧原只能依然凭借股票大涨的时机,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据了解 2019 年 8 月,牧原股份共募集资金 49.99 亿元,其中 80% 的资金用于新建及收购养殖场,并对其原有分公司进行增资,此后牧原在全国各省市县,设立分公司超过 25 家。与此同时,温氏集团也在 11 月份出资 8.1 亿收购新达牧业。

非洲猪瘟苦了自繁自养型的养猪散户,却甜了龙头猪企业——许多中小养猪场开始和企业进行合作代养。

此外,猪肉价格及股价的大幅度上涨,也让很多企业闻风而动,跨界进入猪肉市场,这也为今年猪肉价格的下跌埋下伏笔。

不过我们要知道,猪肉作为大周期性产品,它的生产周期延后效应非常明显。按照种猪、育肥猪生产规律和养殖的基本流程,引种的后备母猪从 4 月龄到初次配种之间的备孕期一般需要 4-6 个月的时间,母猪受精后开始进入怀孕期约 114 天,分娩后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约 160-170 天。

也就是去年投产的猪,今年开始进入消费市场,必然会导致整体价格的供给过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导致猪肉价格的下降,这是整个市场的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经历过数次大大小小「猪周期」的头部猪企们,意识到了随后猪价下跌的剧情,只是当时的它们尚未明白这场猪价战争将比以往更猛烈、更长久。

03 「现代化养猪」,猪企的日子好过吗?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 500 个县集贸市场监测,全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下降 18 周,5 月末猪肉价格每公斤约 30 元,同比下降近 30%。

在北京新发地市场,部分猪肉的批发价已跌破每公斤 20 元。绝大多数养殖户陷入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例如新希望在投资者活动记录中提到,2021 年一季度猪产业亏损 6 个亿。

然而在许多农业专家看来,猪周期的价格低点一般位于成本线下 20% 左右的阶段,依照目前的猪肉价格来看,在连跌 4 个月后,目前猪肉价格还未触及周期*点。

换句话来说,猪肉价格还会继续下跌,但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在这段猪肉价格下跌、股票持续走低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根据牧原股份 2021 年 5 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披露,当月生猪销 309.7 万头,同比增长 114.0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6.7%。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牧原在 2020 年的布局。

在牧原对其子公司的众多增资中,大多用于生产经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2020 年增加了对其子公司猪舍的现代化设施及数字化建设的投入,这项举动让生猪存活率得到了保障,也为日后的突发情况降低风险。毕竟「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周天财经走访了解到,当前猪舍的现代化程度令人咋舌,已经完全不像人们过去所认为的那样「脏乱差」。

现实情况是目前许多猪舍已经实现了人猪分离,视频 24 小时监控,全自动喂食,运输车辆全方位消杀等科技养殖手段。这样既保障了生猪存活率,也降低了种猪运输风险。

由此可见,自繁自养的散户形式已经难成大器,科技化、智能化可以让猪企更加灵活的应对风险。

当然,虽然猪肉价格一降再降,但是很多消费者依然觉得猪肉贵。在各地市场,许多消费者的真实体感是:「以前买两斤排骨就几十块钱,现在没个一百多都下不来。」

据猪易数据显示,21 年的生猪平均价格虽然一直下降,但与 19 年相比依旧高出 40% 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价格一直下滑,但消费者感受却不明显。

猪肉价格高于以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猪饲料价格的上涨。

玉米作为猪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价格走势会直接影响到猪肉价格。而在 2021 年年初,玉米收购价格,从往年的 0.8-0.9 元每斤,上涨到 1.3 元每斤,玉米单价超过大米,很多养猪场甚至出现用大米喂猪的魔幻景象。

所以对于猪企而言,养猪依然需要付出较高成本。

综上来看,虽然近几年养猪行业接连受到冲击,但无论是疫情控制还是市场供需关系都逐渐趋于正常,猪企的生意在资本及现代化技术运用下也并不难做。

虽然牧原股份市值蒸发超千亿,但主要原因是猪肉难以维持如此「天价」,从牧原今年*季度的财报来看,扣非净利润依然达到 69.53 亿元。

伴随着生猪市价降低,玉米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二季度收入下降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市场需求依旧稳定,企业在稳定经营的前提下,不会产生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实际经营上看,全产业链布局的牧原有着全行业*的成本,在猪价走弱的趋势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实属不易,但接下来不管是牧原、温氏还是新希望、正邦等猪肉代表企业,过几个季度的苦日子恐怕是大概率事件,持仓较重的投资者建议做好仓位和预期管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