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糖君上一次去电影院看好莱坞大片是在……记不确切了。疫情让电影行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可能不止是暂时性的变化,也包括好莱坞大片。
就在前几天,备受争议的漫威首部华裔主角作品《尚气》在北美举办了首映礼。而随着漫威影业CEO凯文·费奇回应争议,以及首映后观众repo与打斗片段的释出,这部著名“辱华电影”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舆情也开始出现微妙的松动。与此同时,另一部漫威新片《永恒族》也放出了最新预告,粉丝们不由精神一振。
在“漫威电影宇宙”的系统筹划下,漫威IP影片从2010年的《钢铁侠2》起便做到了年年有、不断更,直到2020年因疫情打乱进度而首次缺席。不过到今年,Disney+上的几部衍生剧又重新挑起了大家对于漫威的关注。
既有可观的粉丝群体,亦有足够的大众认知,过去这些年,漫威在中国市场的播种不可谓不成功。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疫情之后,电影的制播模式、观众的观影取向与观影习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好莱坞大片的整体吸引力在下滑。
今年上半年,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速度与激情9》在国内市场走出了一条陡峭的下滑曲线,最终草草止步于13亿。而即便《黑寡妇》如愿在国内上映,即便没有流媒体导致的盗版流传、口碑失控等情况,成绩也很难说。
甚至我们可以进一步往前合理推论,比起“漫威在中国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更值得思考的是:在流媒体来如山倒、全球同步上映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全球性好莱坞大片”是否正在走向消亡。
漫威的瓶颈,工业化的B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好莱坞大片”在国内观众心中几乎就是动作、视效大片的代名词。尤其是近十年,利用影视激活漫画IP、衔接下游生意的漫威更是一度被国内奉为标杆。从成为“中国迪士尼”到“成为中国漫威”,也算是中国内容公司愿景逐渐踏实的一个写照。
具体来说,可以像生产工业品一样精密打造影片是好莱坞的特质,漫威电影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一方面,成熟的电影工业能够打造出老少咸宜的故事、几可乱真的场景与惊险刺激的打斗,更重要的是——将本没什么底子的演员包装成超级英雄。
另一方面,即便合作对象中不乏影帝影后,漫威还是能够保证核心角色不频繁更换演员,甚至让电影原班底出演衍生剧,一切为了IP系列服务。
这种稳定、主控与可复制,正是国内许多影视公司在向往工业化时所追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极端的控制,以及对整个IP系列、对上下游其他环节的高度配合,伤害最终要分摊到单个角色与单人电影上。
《复仇者联盟3、4》除了要搞个大场面吸引观众,也担负着完成新老英雄交接的任务。然而,将几十个人气角色塞进几个小时的电影中,每个人的戏份可想而知。影片中对雷神兄弟、钢铁侠、黑寡妇等经典角色的处理并不体面,引发粉丝强烈不满。
初代元老的退场造成一部分粉丝流失,但早在此之前,越来越单薄与同质化的个人电影就已经不能让黑豹、惊奇队长等新英雄像上一代一样强效吸粉。除了故事千篇一律,观众审美疲劳,还有一点在于迪士尼合家欢属性给作品带来的制约。
20世纪福克斯的变种人系列涉及过冷战、种族歧视等严肃议题,末期还拍出了《金刚狼3》。DC漫改出过一百个昏招,但也有《小丑》。而迪士尼的合家欢定位则几乎决定了,漫威的重点项目很难做什么深度挖掘,除了打斗秀视效便是全员插科打诨。这也是《黑寡妇》最令人失望的一点。
不过,这也并非漫威系列一家的问题。在将类型模板输送给全球之后,好莱坞本身却越来越在创意上显出颓势,陷入了续集、重启、翻拍,抱着经典IP猛薅、情怀先于故事本身的窘境中。
提到炒冷饭便不得不提迪士尼。星战与漫威两大系列在其手下生生不息,同时,迪士尼也在不断将过往的动画真人化,如《阿拉丁》《狮子王》,或者故事新编、或者为反派立传(《沉睡魔咒》《库伊拉》)。
还有一个丧心病狂的自我复制案例是环球影业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第1部时仅是一个几千万成本的试验性项目,讲述街头飞车党的故事。而随着系列越来越吸金,影片不断在制作上加码,炮制更刺激的动作场面,到今年的第9部已然是冲出地球了。剧情当然早已bug处处,人物想死就死、想活就活,不输隔壁《顶楼》。
尽管第9部又是内地先于北美上映,主创也极力向中国影迷示好,甚至表示第10部、11部可能来中国取景。但中国观众已不再像《速激7》、《速激8》时那么轻易买账。加上自媒体流传迅速、不讲武德,影片一上映即口碑崩盘。
人民还需要好莱坞大片吗?
投资越大、故事就越浅白套路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好莱坞大片往往放眼的是全球票房,而不止于北美或英语地区。
好莱坞大片之所以能够打开各国市场,除了美国经济文化上的强势,靠的更是多番打磨、通俗易懂的讲故事方式,以及爱情、成长、正邪等普世价值观。理解门槛较低,视效、题材又很新奇,自然容易吸引观众。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好莱坞大片”启蒙。对于70、80后来说,可能是《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对于90、00后来说,可能是《加勒比海盗》系列或者《阿凡达》。《阿凡达》以13.28亿元成为2010年的内地票房冠军,票房几乎是第二名《唐山大地震》的两倍。
此后十年,内地的银幕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进口大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刚接触3D、IMAX技术的内地观众也乐得为视效买账。中国日渐成长为令海外片方不得不重视的重要票仓,主创频频来华营业。中国资本也积极出征,进行公司层面的合作,或是合作推出热门系列的续集。
不过,来华作品的参差不齐、营业与合拍中的乱象丛生,都令这一盛况加速瓦解。而与此同时,中国电影成长迅速,喜剧、悬疑、青春、现实主义、硬核科幻、主旋律、动画电影……都出现了相应爆款,带动观众目光转移。截至目前,内地影史票房前十中仅有一部《复联4》是好莱坞大片,前三位《战狼2》《李焕英》《哪吒》均是土生土长。
而不用硬糖君赘述,近两年的中 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都加剧了本土观众的心态与兴趣转变。一方面更偏向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现实题材,更容易被口碑、话题或明确的情绪需求所驱使,视效的吸引力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甚至对抗意识加强,让中国观众对国产片、进口片越发“亲疏有别”。
刘亦菲主演的真人电影《花木兰》在疫情之前还算备受瞩目,疫情之后见光即死。《花木兰》的不伦不类,让中国网友对《尚气》越发不抱期待,甚至产生浓重的抵触情绪。《尚气》能否过审、是否辱华,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他类型的好莱坞大片给观众的观感也不如以往。近期有多部进口片定档,本可算是影市的久旱逢甘霖,却有人感叹,在新冠疫情、阿富汗政局突变之后实在无法接受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该说法迅速获得网友获得高赞。
确实,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跌宕起伏。疫情期间的许多事会让人感觉自己恐怕只是灾难大片中的一个小小NPC,在几百人的逃命场景中迅速就领了盒饭。再去看一些末日故事,实在无法再抱那种局外人的轻松心态。
流媒体的影响有多大
国际政经风云变幻,可能会令海外市场对好莱坞大片不再轻易买账。而站在好莱坞这一端看,以后究竟还能否频频打造大片、对外输出,都是个问题。
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全球各地的防疫情况不同,在全球范围敲定一个能够同步的档期,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对于大投资影片来讲,不管是拍摄期间的停工,还是拍摄之后的推迟,每多一天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走实景与玩命路线,本就属于比较烧钱的一种,从2020年拍到现在仍未完全拍完,着实可怕。更何况,阿汤哥只有一个,《碟中谍》也是老IP了,今后究竟有多少明星与动作片IP能够值得这样的豪赌?怕是看一个少一个。
更重要的是,疫情狠狠助推了一把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流媒体平台的自制影片若只在网络播出,尚且能够做到与院线保持和平。但疫情期间,不断有影片无法或不愿再等,选择了网播或者院网同步上映,这就对传统的发行模式造成了冲击,全行业都为之震荡。
《黑寡妇》就是如此。院网同步必然意味着实体票房的缩水。最恶劣的情况是高清盗版会同时流出,剧透、口碑不好控制。而即便不考虑盗版问题,线下观影要按人头购票,在家观看则可以呼朋引伴却只花一个人的钱。即便那些既注重视听体验,有二刷、三刷习惯的深度影迷,也可以只在*次去影院感受,之后在家重温。
如果影片原本存在海外上映计划,却又不能做到同步上映,那负面影响还会加倍。起码从《黑寡妇》7月初网播到现在,豆瓣已经有超过10w人打分了。即便之后能在内地上映,其中有多少人愿意补上一张电影票?
对于要从票房中分成的院线与主演来说,发行方式的变动带来了损失。但对于迪士尼来说,漫威影业与Disney+都是自家的,票房收入、会员收入同样是收入,影片能快速上线,还免得压片。大片厂要权衡、要避免冲突升级(《尚气》又重新约定了45天的窗口期),但总体来说,它们不可能像院线一样坚定抵制院网同步。
而一旦北美院网同步成为常态,在投拍新片上,难免就会更多考虑能够正版付费的本土观众(最起码,海外流媒体是不可能入华的)与大小银幕都适合的类型题材。
好处是,观近些年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自制片情况,确实流媒体的点播模式会令影片没有那么重的“爆米花”担子,反而可以吸收一些不愿受大片厂控制的人才,拍一些中低成本但*的、原创的东西,没准就能灵光乍现、出现好东西。
“坏处”是,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确实绵绵不绝,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正在缓慢走向消亡,视效大片可能也是其中一项,难免令人唏嘘。而这,究竟会是中国电影的机会,还是另一种慢性毒药,可能要更久之后才能看出来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