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分食 3 亿能源大单,阿里京东挤进绿电巨头朋友圈

进入能源企业的“朋友圈”后,如何挖掘更大的机会,是互联网公司接下来的“赛跑”。
2022-07-15 07:48 · 36碳 邓咏仪

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加速争取“双碳”战略中的核心公司。

7月5日、6日,阿里、京东分别公布一项重磅合作,合作主角都是同一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国电投”)。

从规模、合作内容、双方出席代表来看,这次合作都备受关注。两天的发布会上,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京东集团CEO徐雷进行了签约。

国电投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也是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最多的央企。2021年3月,国电投推出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天枢一号”,就是服务其“三网融合”战略(推动建设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本次阿里、京东和国电投的合作,正是围绕着“天枢一号”展开。6月底,国电投公布了一项3亿元的数字化项目的招标结果,阿里和京东共同中标,负责“天枢云”、“天枢一号”和“电投云”三个项目。

近年的能源数字化项目里,3亿元的规模已经算一个不小的数字,但这只是开始。

“双碳”战略逐步落地,互联网巨头都在摩拳擦掌。2022年,各家都拿出了更完整的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正值商业化验证,打标杆客户案例之时,“天枢一号”这样的数字化项目,正是科技公司理想的实验田。

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上,阿里、京东也不想停留在单纯的软件服务。

阿里巴巴提到,和国电投会在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数据中心、新零售、物流、办公园区等方面进行合作;京东则会基于供应链和物流基础,和国电投一起建设县域综合能源、数智化供应链、智慧物流等。

对互联网公司们来说,能源领域的这片天地,大有可为。

进入能源行业练兵场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耗占全球总量的21%。巨头们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后,阿里、京东等企业很早就在能源领域里布局。

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曾成立智能事业群,为电力、新能源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家合作对象是南方电网所属深圳供电局,阿里云为其提供了供移动缴费、能效管理、节电等一系列供电服务。基于专有云,阿里云形成了一整套电力云和数据中台解决方案。

京东则是先在自家业务中,和合作伙伴共创方案。2017年,京东就和北京清洁能源控股集团合作,为800万平方米的屋顶设计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另外还和协鑫能源一起,在江苏句容建了“京东光伏云仓”。

但总体而言,这些尝试更像是巨头们在单个场景中“试水”。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后,后续的进程更加迅速。

中国的能源行业主要有煤炭、石油、电力。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能源行业排放的41%,电企是承担减碳任务的重要角色。

电力行业数字化开始得很早,如今信息化基本已经完成,要支撑“双碳”战略落地,电力行业要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机制。这意味着,从发电、入网到用电侧,都需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离不开背后数字化系统的重建。

这正是互联网巨头们入局的机会。

我国电力市场体量大,以央国企主导,目前形成了以两大电网、五大发电央企,以及地方性能源巨头组成的版图,它们个个体量庞大,其能源数字化转型也伴随着同等的复杂度。

近两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能源集团,都明确了接下来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比如,“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就规划投资6700亿元,以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

这给互联网巨头们的启示很明显:解决方案也要跟着进步——要从单个场景,走到顶层设计、成套的系统建设方案,才能跟上电企们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认真对待能源行业。

除了阿里京东以外,2022年5月,腾讯智慧能源就首次推出了两款自研产品,核心逻辑是将自研产品,整合成大平台,上面可以承载不同行业和场景的解决方案。整体产品体系变得更复杂,功能也更多。

36碳曾报道,百度智能云也提出“零碳园区”方案,从企业到园区、地区,都可以建立精细化管理与全局调控。平台可实时进行碳追踪及碳排放监测,优化能耗和生产工艺;区域级平台可进行全域内碳核查及碳监测,推动区域能源互联和优化。

搭上产业生态“班车”

对阿里、京东来说,促成和国电投的合作,对自身“双碳”业务的意义,远大于3亿元这个数字。

“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国电投的确是创新先锋。”一位能源数字化从业者对36碳表示。在我国五大电力集团中,国电投在新能源上走得最快,拿下这个标杆客户,无疑是对双碳业务很好的背书。

变革二字,确实烙印在国电投的基因中。

这家电企成立的时间其实很短。2015年,国电投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来——分别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时,其新能源特色就很明显,当时新能源装机量就已经达到40%。

重组三年后,国家电投迎来一位关键人物——董事长钱智民。

钱智民曾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据国资报告,2005年就职中广核时,国内能源结构还是以火电为核心,但他力排众议,推动中广核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如今,中广核的光伏和风电装机已经占过半比例。

钱智民将这股变革风气带到了国家电投。2018年就任董事长后,他明确提出了“2035一流战略”,即让国电投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同年,国家电投开始布局氢能、储能等更前沿的方向,而当时,没有几家电企愿意在这些方向上下重注。国家电投为此还简化了许多程序,采用更扁平的创新项目机制,并推出“户用光储一体化平台”、“基于热网的三网融合”、“轻资产智慧配电服务”等六项新型商业模式。

乘着“双碳”大潮,国电投腾跃而起,业务增长很快。2020年,国电投的清洁能源比重比例已经超过60%,光伏装机量连续五年世界*,风电排名第二。其业务增速也是五大电力集团里最高。

国电投也深知生态的力量,从其活跃的对外合作可见一斑。

和阿里、京东集团合作之前,国电投也和腾讯搭上了线。2021年,国电投旗下的中国电力就和腾讯签署合作,内部组织和管理会用到企业微信等协作工具。另外,国电投的总部大楼也用了腾讯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微瓴”,统一管理大楼发电、储电、用电的情况。

数字化上的合作只是*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互联网公司要搭上国电投的产业生态班车。

“三网融合”是国电投如今的核心战略,是指让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融合。互联网公司真能顺着数字化深入到产业中,会打开更大的市场。

农村光伏是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在农村房子上部署光伏板,即能增加新能源发电量,又能增加农户收入,曾经是国家扶贫工程中大力补贴的项目。

但受限于家庭发电体量太小、难以监管,入网机制也不甚明确,农村光伏项目骗局频出,最终被叫停。从2021年开始,国家开始重新以区域为单位推进农村光伏,“整县光伏”是现在的重点。

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河南兰考县等地,国电投的“县域样板房”项目从2021年开始顺利运转已久,这也是“三网融合”的试验田。

据能源发展与政策,在兰考县,对自己屋顶发的电,农民可以选择自用,或者选择全部交由电网接管。不只是屋顶,区域内还有其他智能光伏设施——比如光伏地砖、光伏车棚等等,所有发电、用电数据,都由“天枢一号”平台进行管理。平台也会和政务、农业、医疗、旅游等大数据打通,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像整县光伏这样的项目,在数据采集、打通、平台建设上,互联网企业会有技术上的经验。数字化建设以外,项目也会涉及各地的供应链、物流等产业层面合作。

阿里和京东这次的合作内容里,也谈及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县域综合能源、数智化供应链、智慧物流等方面。可以期待,合作成果也会延展到农村光伏等项目中,互联网会跟随着能源企业,走到更广袤的土地上。

对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成功与体量巨大的能源企业达成合作,相当于进入其“朋友圈”。在国电投开放、创新的机制下,他们无疑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但如何挖掘到更大的机遇,就是各家的下一轮赛跑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碳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