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我在串串房里,度过发霉的29岁

希望未来能够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设立统一的租赁房源信息平台,要求房源必须经过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挂牌出租。
2024-06-06 21:32 · 微信公众号:那个NG 黄瓜汽水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20年前,年轻人将自己比作雄鹰和朝阳,象征着无限的希望和遐想。

20年后,一大批年轻人背井离乡,流向了大城市写字楼的工位,流向了密密麻麻的合租房。

他们本以为找到了一处容身之所,但现实却是一记铁拳。

由“串串房”引发的一系列甲醛焦虑,让他们惊觉:

“赚到的钱全都贡献给了房东,没想到房东还想要我的命啊。”

01 “我这套是串串房吗”

自从串串房的热搜炸锅之后,无数年轻人都困在由“甲醛”和“白血病”共同构建的噩梦中。

“串串”来源于重庆话,有掮客、中介的含义,所以“串串房”指的是炒房客以低价收购的旧房子或者毛坯房,用极度节省成本的方式对房子进行装修,之后作为精修房高价租售,*限度地赚取差价。

《2023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有近2.6亿租房人。而串串房三个字,搅乱了这2.6亿人的心思。

如果串串房只坑的是年轻人的钱包就算了,但住进这样的房子里要的是命。新装修或使用劣质家具的屋内,容易含有大量甲醛、苯、TVOC等有害物质。

“长期居住在甲醛超标的房屋内,会刺激皮肤和黏膜,导致瘙痒、干燥、溃疡等症状,还可能刺激鼻咽部黏膜,引发局部干燥、疼痛、溃疡等问题,甚至对支气管和肺部造成严重损害,严重者甚至影响肝肾功能。重度苯中毒可能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甚至诱发白血病。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2024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一位杭漂女孩确诊了急性白血病,确诊前她一直租房住,工作是带货主播,需要不停染头发。早在2018年,也有新闻报道,大厂员工因租住公寓两个月后确诊白血病,不幸去世。这些新闻虽没有明确提及,但网友的猜测都指向了串串房。

一切对甲醛的焦虑,背后都是对白血病的恐惧。

年轻人焦虑地刷着新闻,携带着自己的出租屋照片寻医问药,想要在茫茫人海中,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有关串串房的评论区,你一定能看到复制粘贴的同一句话:“我这个是吗?”

无数条疑问句背后,是一个个因为甲醛焦虑而彻夜难眠的年轻人。

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百分百是”“你这套*是串”“包的”。

这就是当下社交平台风靡的“鉴串学”,鉴别串串房的基本原则简单明了——

灰色暗纹地砖、拼色窗帘、白色板材家具、没有撕开塑料膜的床垫、能效狂飙的空调。

一旦符合其中两条及以上,那么恭喜你,成功抽中了串串房体验套餐,按网友的话说,可以考虑收拾收拾准备连夜搬家吧。

这些串串房长着相似的外表,那就是“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奶油风、ins风、简约风,亮得反光的地砖,全新的白色衣柜,没有人染指过的崭新床垫,配色年轻化的窗帘和家具。

比起传统老破小的全套猪肝红家具和老化发黄的墙皮,这些串串房就像西游记里盛装打扮的妖精,勾勾手指,年轻人就中计。

就像有人提前挖好了一个精美的陷阱——拒绝这种“便宜又好看”的房子,几乎是反人性的。

网传的标准串串房案例

从视觉效果鉴别串串房只是*步操作。

如果发现自己的出租屋已经隐约踩雷,更多年轻人会选择通过科技方法,进一步检验毒性。

自从串串房爆雷后,卖甲醛试剂盒的商家乐疯了。

只要是有关串串房的搜索结果,弹出的内容基本上全是蓝蓝绿绿的甲醛试剂结果。

战战兢兢的年轻人捧着那张小小的对照表,看得眼睛都快色盲了,也不敢确定是否真的超标,超标了百分之多少。

这就像是一场性命攸关的开盲盒。

有人开出了淡淡的黄绿色,不严重但也不安全,只能继续焦虑;有人开出了浓郁的蓝紫色,悬着的心终于死了,这样的结果意味着这套房子堪比纳粹毒气室。

虽然不少专家强调,市面上流通的试剂盒有较大误差,但还是不耽误商家们卖出几十万的销量。

而“甲醛焦虑”带来的痛苦,甚至开始赶超甲醛本身,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他们在评论区互相坚定对方的房子是不是“串”,哪怕是相似的装修风格,也会被判定为“串”。评论区几百套房子翻下来,几乎没有任何一套不是“串”的房子。

只要是装修看上去稍微新一点的房子,都会被盖上串串房的耻辱标签。

草木皆兵的年轻人,已经不记得一套正常的房子长什么样子了。

拥有五年租房经验的北漂小林,刷到“串串房新闻”之后的*件事就是下单了甲醛试剂盒和竹炭包。

她记得,那一夜她整晚都没有睡好,反复打开手机查询“串串房的危害”和“甲醛中毒的症状”。

刚搬进新家的小林,像一只侦查犬,疑神疑鬼地嗅闻家里的家具和柜子,把所有板材都摸了一遍,生怕下一秒摸到的是被网友称作“百毒*”的密度板。

“这是一套新交付的回迁房,房租并不低,是品牌相当大的某家中介公司的房源,但家具确实是全新的,这就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小林告诉我,中介反复承诺这套房子已经空置了3个月,不会出现串串房的问题,但她仍然能闻到家里隐约有股“装修味”。

小红书上的案例告诉她,回迁房和城中村,是串串房的重灾区,这些buff不断印证着她的怀疑。

虽然试剂盒显示的结果并没有超标,但她仍然产生了失眠、头痛、皮肤过敏的症状,她自己也分不清这是心理作用还是房间里的甲醛正在发威。

对白血病的恐惧紧紧攥着她的内心:“我在北京打工这些年什么钱都没攒下来,我最怕的就是最后生一场大病,拖累家里人。”

当我劝她尽快搬离之后,她无奈地摇头。在大城市租房,总要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

“在北上广深,所谓的房东直租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不存在的,市场早就被中介公司和野生房东垄断了。我前前后后看了将近30套房子,不是一股霉菌味的老破小,就是崭新的串串房。”

小林测试的甲醛结果

焦虑过后,所有年轻人都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选择退租、维权、还是躺平?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年轻人在明知住进串串房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继续住下去。

他们别无选择。

目前市场流通的不是老破小就是串串房,搬一次家相当于褪一层皮。和二房东无穷无尽的扯皮令人疲惫不堪,折腾到最后,或许连押金都退不了。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原因:没钱。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穷。房租交了,合同签了,房间也布置好了,再搬一次家,费精力费钱不说,打工人连假都不好请了。

想维权?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做一次正规的CMA认证的甲醛检测,需要花费昂贵的检测费用,几乎所有中介公司都会要求房客自行垫付检测费,如果出现问题,才有报销费用的可能性。

于是年轻人只好选择赌一把:每天24小时不间断通风,房间里摆满绿植。白天尽量少在屋子里待,晚上睡觉把窗户全都打开。

踩雷串串房的概率已经上升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串串房,不少百万粉丝量的网红也走上了串串房维权的道路,且步履维艰。

哪怕他们的视频点赞已经数十万,利用自身流量向中介和房东施压,也无法要回那几千块的押金。

更不用想更多的没有流量的普通人在维权道路上有多困难。

到最后人们发现,在现在的租房市场:便宜、安全、好看,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02 住进串串房的年轻人

《民法典》第731条,是许多住进串串房的年轻人的最后一根求生的绳子。

这则法条明确写着:

“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但在实践中,法律并不是理想中的那把利剑。

毕业四年,搬了四次家的沪漂蛋卷,对这则法条再熟悉不过。可她仍然维权失败了。

蛋卷根据网上的租房经验,在豆瓣和小红书上寻找“个人房东”,结果兜了一圈发现,个人房东也不过是披皮的中介公司。

中介告诉她,那套她心仪的房源刚刚出手,只能带她看其他的房子了。直到后来她才明白,这其实是中介的统一套路。

“我并不排斥中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且中介手上的房源多”,蛋卷没有想太多,选择了跟着这家中介看房子。

蛋卷提前了解过甲醛方面的问题,于是和中介公司再三强调“不要刚装修好的新房子”,但中介把她的话当做耳旁风,仍然带她去了好几套“连床垫膜都没撕”的串串房。

最后在蛋卷的坚持下,中介终于带她去了一套老旧许多的房子。她以为这样就躲过了串串房,没想到百密一疏,还是中了招。

蛋卷租下的串串房

“那套房子的家具是有使用痕迹的,桌子上有一些划痕,柜子里面有一些黑色的污渍,床垫也不是全新的”。蛋卷跟房东和中介再三求证这套房子的装修时间,对方强调之前确实有人住过,于是蛋卷签约了。

如今,蛋卷回忆起来看房那天,屋子里有一股浓烈的香薰味道,并且门窗全部打开通风——也许是中介的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让她没有及时发现异样。

当天下午5点,蛋卷搬家入住。到了晚上12点,她开始出现具体的症状:喉咙痛,眼睛痛,鼻塞,头晕,无法入睡。

床垫并不是新的,问题出在床头的“软包”部分散发出强烈的异味。蛋卷当场下单了甲醛试纸,凌晨3点,她的试纸显示甲醛确实超标了。

蛋卷购买的甲醛自测盒和检测仪

到了第二天凌晨4-5点左右,她出现了“舌头发麻”的症状。

“当时我整个舌头都是麻的,还会流眼泪,吃东西没有胃口,嚼东西的时候整个口腔都是木的,整个人都是一种飘忽的状态。”

当晚,蛋卷就联系了二房东协商退房事宜,她希望能拿到文字聊天记录作为维权的证据。

在蛋卷的软磨硬泡之下,二房东终于承认,这套房子3月底装修完,4月份就租给了她,空置期甚至不足一个月。

作为受害租客,蛋卷的维权诉求很简单:退租,赔偿押金与租金。但二房东直接回绝了她的诉求,什么都退不了。

蛋卷与二房东的协商记录

蛋卷有备而来,拿出了在小红书和豆瓣上学到的经验,试图让房东退让。她先是列举《民法典》第731条,证明这份合同不成立;再提出要起诉房东,这样他的房源将无法出租,产生经济损失;并且,她还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房屋的管道改建以及消防问题;另外,检测甲醛的费用,最后也要由房东承担。

但社会给年轻的她上了一课。

二房东对她的“维权方法”丝毫不惧,回绝得头头是道:

“你要起诉就起诉好了。从起诉到调解,再到立案和执行,中间要经过很长时间,我有时间跟你耗,但是你上班打工,你没有时间。中间耽误的空置期,就算租出去,也查不到,不会有人承认的。”

而管道和消防的问题,二房东手下有施工队,可以在一两天之内都搞定。

蛋卷这才意识到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维权都是虚无的。明明是属于自己应得的赔偿拿不到,甚至连租金和押金都退不回来。就算报警,也只能被划分到民事纠纷的范围内。

维权是必要的,但中间的误工费、经济损失、时间损失——作为打工人,沉没成本是巨大的。反复衡量利弊后,蛋卷只能软硬兼施,选择向二房东“卖惨”:“我说自己刚毕业没多久,一个小姑娘遇到这种事情也很无助。”

磨到最后,二房东“良心发现”,终于松了口,答应蛋卷退还租金与押金,但条件是蛋卷要和他共同承担损失的中介费。

经历了这场串串房的磨难,蛋卷对租房市场感到失望。

更让她对整个社会的信念感崩塌的,是普通打工人高昂的维权成本。二房东们在光天化日下危害租客的健康,却没有任何监管的介入。打工人想要讨回自己的押金,还要用迂回战术——这一切都荒唐极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每个人都该在既定规则下行事。中介提供符合租客需求的房源,房东正常维护房子,房客支付租金。但到现实生活中才发现全是乱象,二房东瞎改,家具甲醛超标,用的都是违规电器,不退押金,坑害租客。”

整个租房市场,要么是长租公寓爆雷,要么是二房东横行,要么是串串房,没有健全的管理和检测方法,监管是欠缺的。”

十年怕井绳的她,还要承受甲醛焦虑的折磨。

家里的鞋架已经买了半年了,她又追到客服那里问对方是否使用的是密度板,包括猫爬架和床头柜在内的家具,她都会怀疑是否释放甲醛。

“我生活在一种巨大的恐慌中。”

蛋卷与二房东的协商记录

另一个遭遇串串房的00后小D,是一位毕业2年的“苏漂”。

小D告诉我,在苏州的工业园区,集中了许多年轻刚毕业的打工人。大量刚拆迁的安置房和回迁房,都被二房东改造成了五毒俱全的串串房,等待着年轻人掉入甲醛陷阱。

她遇到了一套教科书般标准的串串房。

这是一套合租房,房间内共5套单间,单间由一条狭长的走廊连接。

小D回忆,右手边是普通的白墙,左手边是一块很大的贴皮密度板,用力推一把就能推倒。板材和墙拼接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缝隙,在门外透过缝隙就能偷窥整个房间,毫无隐私。

但她还是签下了这套房子,并且在里面住了10个月之久。

“对于一个卧室来说,这套房子面积够大,可以放得下一张床和一个小沙发。它还有绿色的护墙板,我很喜欢绿色,当时没多想,就租下来了,现在才知道那个板材会持续挥发甲醛。”

后来小D才意识到,自己租的独卫单间,其实就是隔断房的客厅罢了。

小D租下的串串房

中介向小D承诺,这套单间并非首次出租,让她不用担心甲醛的问题。

但事实并非如此。

“床垫的膜没有撕,柜子和墙面都很新,但是走进厕所,马桶却是很旧的,水龙头也是坏的。当时我就想,这应该算是生活痕迹,之前应该也租出去过”。

小D当时还不知道,许多串串房的厨房和厕所都更老旧,因为这两个部分的装修成本更高,许多二房东会省掉这一步。

甲醛对小D的杀伤力相当明显。

“不能说我的身体不好一定就是甲醛的原因,但去年8月底左右,我得了一次很严重的肺炎,在医院输液一周。结果到了10月份,我又得了一次肺炎。今年前段时间,我又得了急性阑尾炎。住在串串房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的抵抗力。”

更明显的是皮肤问题。

自从青春期过后,小D就没有再长过痘痘。但自从住进了这套串串房,她的脸上开始不间断地长痘,并且全脸泛红,熟人看到之后都非常惊讶,小D还以为是自己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皮肤问题。

后来,她从这间串串房搬走,再也没长过痘痘了。

03 甲醛之外的痛苦

对于小D而言,这套串串房的维权之路,并不只是“退押金退租金”这么简单。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一项名为“虚拟优租房”的补贴政策,这是针对本科生及以上学历人才的租房优惠。

但问题在于,每3个月发放一次的补贴款,只会打进房东名下的账户,用以抵扣租金。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截图

实际操作过程并非理想中 美好。

小D告诉我,由于园区推行虚拟补贴政策,导致区域内的房租水涨船高,房租大多上涨了几百元不等。

更无助的是,二房东拥有虚拟补贴的最终解释权。也就是说,这笔补贴最终流入了二房东的口袋,并不会用来抵扣房租。

“到了实际租房的时候,不会有二房东说‘你可以少给我600块钱’。相反,所有房东都会说‘你必须按照实际租金给我,等补贴到手之后,我再转给你’。但是只要你跟他提退租,那笔补贴就要不回来了。”

开始维权之后,小D才发现自己这套房子,有比甲醛更严重的问题。

租房合同是她吃的*个亏。

这套房子本来是小D在某大型中介公司的微信小程序上看到的,结果联系该公司中介后,中介却引导她加微信交流。最终签约的时候,没有通过官方小程序,而是签了一份私人的合同。

在那份私人合同上,只写了小D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二房东只留下了名字,没有写身份证号,中介的信息更是一个字也没有,所以等到后续维权的时候,中介公司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份不合规的合同,写满了不平等的霸王条款。

这也直接导致了小D无法讨回属于自己的租房补贴。

她先是打给12345投诉,结果对方回应“不在受理范围内,建议向司法部门咨询”。紧接着她又找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公租房管理有限公司,结果对方回应“建议和房东协商讨回”。最后她向住建局投诉,结果一直停留在“待受理”的状态。

她也尝试过报警,投诉对方违建隔断房和串串房,结果警察说“只能调解”。但二房东一直不回微信不接电话不露面,导致警方的调解也无法正常进行。

由于合同不合规,小D没有掌握对方的身份信息,走法律途径起诉也举步维艰。她只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打工人,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官司上。

到现在,小D仍然走在维权的路上。

除了被房东克扣补贴之外,租房的过程中,还有更多零碎又磨人的难题。

签合同的时候,中介承诺该房源是“民水民电”,但实际入住之后小D才发现,水费固定30元,网费固定30元,电费是8毛钱一度,需要在房东的电表充值小程序上直接充值,每充值50元要交3毛钱的手续费。根据季节变化,每月电费浮动在100-250元之间。

隔音问题也让小D对噪音异常敏感。

由于隔断房的墙板非常薄,且天花板不封顶,这就导致合租邻居说话的声音、刷抖音的声音、打游戏的声音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她只好每天在各种细微噪音的包围下艰难入睡。

房屋的下水管道也如同纸糊般脆弱。

为了提高利润,二房东给每间隔断房都做了独立卫生间。在隔壁面积很小的次卧里,赫然屹立着一间“玻璃透明厕所”,马桶就挨着床头,这种设计让小D看了直犯恶心。即便是这样一间10平米的小屋,房租也要1300元。

密集的私改下水管道,导致整个房源常年弥漫着下水道的恶臭味。

“冬天还好一点,等到天一热,每间房的下水口就会疯狂往上反臭,必须一直拿东西盖住下水道。如果不盖住的话,就会满屋恶臭。”

和上海老破小周旋过的蛋卷也有相似的经验。

曾经她租过一间上海虹口区的80年代老房,管道暴露在墙体外面。

蛋卷住在一楼,阴冷潮湿不说,外露的管道经常会漏水。有时候下班回家,扑面而来就是一股恶臭味,楼上洗菜杀鱼的污水,就顺着管道滴下来,在她的家门口形成一片腥臭的浅滩。

最后,偏远便宜的回迁房,对独居女生也是一种隐形的威胁。

小D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中年男人连续3次上门,暴力地砸门,声称这里的租户打扰了他的休息。小D又害怕又无奈:“明明是晚上八九点,而且他住在2楼,我们住在4楼,怎么可能吵到他?”

搬离这里之后,小D默默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远离便宜但处处是坑的回迁房小区。

一直租房,一直漂泊。串串房是这些年轻人在漂泊路上面对的一道坎,但也绝非*的坎。

野生中介披着好房的皮,潜入小红书和豆瓣等待愿者上钩。年轻人无论学习多少租房的理论话术,在*利益的面前,还是会毫无戒备地掉入为它们准备好的陷阱。

年轻人在大城市赚到的血汗钱,全部交到了房东手里。

不少网友都算过一笔账,租房X年,给了房东几十万,这笔钱早就足够在老家交首付了。

但这依然不能保证他们住上安心的房子。

隔音、漏水、维修、隔断房、独居安全,每一个拿出来都能轻轻击碎一个刚进入社会的人。

容身之地都无法安置,家更是奢侈的字眼。

蛋卷告诉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会为了搬新家感到兴奋。随着年纪慢慢长大,每一次搬家都感到疲惫和悲凉,这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

有的房东因为儿子留学回来,要求她在一个月搬走;有的房东在退租的时候,淘宝同款200元的窗帘要她赔偿2000元。

现在,她已经加入了公租房的排队大军。与其冒着随时被房东扫地出门的风险,不如在一个地方踏踏实实地住6年。

买房是不可能的。即便各大城市都推出了刺激楼市的政策,对于蛋卷来说,把未来30年的人生全部押在一套房子上,焊死车门,这样的无力感更让她感到绝望。

在这样的境况下,仍然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

“租房就不要想健康,想健康就去自己买房。”

“房东和中间商又不是慈善家,凭什么主动给你用环保材料?”

“一线城市的健康是*的奢侈品,别人的获得成本都是百万级别,一个月8800也想要,做梦呢?”

也许时代真的发展了。8800元,也是他们熬夜加班换来的血汗钱,并不是轻飘飘就能飞进银行账户里的。

他们支付了远高于三分之一的工资,却连最基本的健康都购买不到。

即便年轻人学会了鉴别那些崭新的串串房,他们仍然逃不过昂贵的老破小。

老破小里面确实没有甲醛,但无处不在的霉菌也够年轻人喝一壶,网友有一句顺口溜形容这样的房子:“每天下班往屋子里一趟,感觉这辈子都完了。”

漂泊的人,远方总有未知的苦等待着他们。要么做人肉除醛机,要么做人肉除霉器。

即便最后赌上全部身家买了房子,也很难说一切都好。毕竟只要不是天花板级别的小区,依然存在可恶的邻居、贪婪的物业和薛定谔楼体设计带来的烦恼。

在小红书上,有一首名叫《我的29岁发霉了,连夜搬家》的诗,作者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的:

目之所及全都发霉了

发霉的衣服

发霉的电磁炉

发霉的相框

发霉的被子

发霉的我

我的29岁啊,一个在他乡的,所有都要靠自己的人

(@蜜欢的突发奇想)

针对年轻群体焦虑的串串房问题,正在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

以北京为例,2022年9月1日实施的 《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中明确规定:“出租房屋应符合建筑、治安、室内空气质量等安全规定和标准,具备供水、供电等基本居住条件。”

消费者可寻求司法帮助,依据法律条规对出租甲醛超标的“串串房”提起诉讼。公开报道显示,部分租客目前通过诉讼解除了租房合同,依法讨回了房屋押金租金,并获得了误工费及检测费的赔付。

但对于租客身体损害的赔付,却因存在取证难、法律界定和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公开报道中极为少见。

希望未来能够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设立统一的租赁房源信息平台,要求房源必须经过空气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挂牌出租。

租房市场千变万化,而空气始终包裹着每一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那个NG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