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摩根大通中国新政:“局外人”空降大胆当家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任命。自今年1月正式履新以来,邵子力就一直和中国管理团队一起忙着建平台、搭班子——建立合资券商、设立摩根大通(中国)创业投资公司以及经营大宗商品业务的商贸公司等。摩根大通开始在中国多个金融领域扩建自己的地盘,试图打造一个全方位批发性金融机构。
2010-10-14 09:26 · 英才杂志 何春梅

  因为“保守”和“谨慎”在金融危机中逆市飘红的摩根大通金融危机后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任命一直扎根于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前年利达亚洲区管理合伙人邵子力担任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不是市场所熟识的银行家,也没有大型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从业经验,正雄心勃勃在中国扩张的摩根大通“空降”一位律师意欲何为?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任命。自今年1月正式履新以来,邵子力就一直和中国管理团队一起忙着建平台、搭班子——建立合资券商、设立摩根大通(中国)创业投资公司以及经营大宗商品业务的商贸公司等。摩根大通开始在中国多个金融领域扩建自己的地盘,试图打造一个全方位批发性金融机构。

  “我喜欢做一个建设者,短期目标就是加快布局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各项业务,为摩根大通在中国建设一个全方位的金融平台。”从最初担心自己可能无法胜任的“局外人”,到现在身处其中跑马圈地,《英才》记者面前的邵子力已明显进入了状态。

  金融危机重创之下,在很多外资银行放慢在华扩张的脚步之时,一直在中国表现得有些“拘谨”的摩根大通却开始发力。去年底,摩根大通宣布推出环球企业银行业务,向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一些实力雄厚的本土公司及金融机构等提供包括融资、资金及证券服务和投资银行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国成为其*批重点推出此项业务的国家之一。

  今年6月9日,摩根大通和*创业证券签署合资证券公司协议,成立一家在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运营的合资证券公司。目前,该合资公司还有待监管机构批准。而今,邵子力又投入到了考察新项目诸如信托业务等工作中。

  邵子力在促成这些交易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局外人”到“局中人”,邵子力真正的转型已经开始。

  进入中国已有90年历史的摩根大通,为什么选择让一名律师带队抢滩中国市场?从一位知名商业律师到一家知名金融机构的管理者,邵子力靠什么赢得摩根大通和市场的认可?

 令人惊诧的职业变动

  对于让邵子力大胆“空降”摩根大通,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是因为其此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背景为他的转型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不管是做银行管理者还是做律师,说到底还是看经验和阅历,而邵子力在负责年利达中国业务期间,他带领的团队曾为多宗涉及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易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为中国工商银行就55亿美元入股南非标准银行提供咨询、向花旗集团牵头的财团就收购广东发展银行提供咨询等。可以说,邵子力对内地金融市场相当熟悉,可以为摩根大通争取到内地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而这也正是摩根大通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最为看重的因素:“邵子力主要的工作是全面考察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并且以战略的眼光拓展业务。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与不同的业务部门、政府及客户增强沟通和联系。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考虑,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有良好声誉和能力*的人才。”

  事实上,对担任年利达合伙人近12年的邵子力来说,离开律师事务所加盟摩根大通,同样也是一个旁人惊诧的职业变动。对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亚洲和中国业务平台,邵子力有着广泛的人脉和阅历,选择摩根大通就意味着放弃现成的资源;虽然在他负责年利达中国业务期间曾经做过不少外资银行在华的重要案例,管理律师事务所和管理银行毕竟不同,新的工作对邵子力来说是无疑具有挑战性的。

  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成了关键。

  在大多数人看来,提起银行首先就是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各种复杂的数据和回报。在与摩根大通的高管们沟通之前,邵子力也以为他们可能会更看重自己对于银行业务的认识。让邵子力颇为意外的是,这些高管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关于如何去拿业务,而是怎么建立团队、怎么管理,如何确定发展战略。摩根大通高层对中国长期业务发展战略的思路也坚定了邵子力加入摩根大通的决心。

  “基本上做律师跟做银行家是有很多共性的。两者都是服务行业,都是依赖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及风险管理;同时,两者都同样是要面对客户,围绕客户去提供服务,理念上也是相通的。实际上在做一些项目的时候,除了法律和金融知识在起作用,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判断能力。”

  即使就银行业务方面,邵子力也有着可谓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做律师的时候,80%的客户都是银行。”邵子力亲身参与过在中国许多兼并收购和投资的案例,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美林、瑞银、RBS、汇丰、渣打银行等的在华项目。实际上,其对银行的整个运作模式和结构以及在华合资公司的设立和管理已有深刻了解。

  摩根大通的气质

  “对于摩根大通来说,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肯定会越来越重要,按照我们在全球的地位和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位置,摩根大通在中国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很多业务在中国开展比较晚,诸如批发商业银行、企业银行业务最近两三年才展开。我们会做更多的投入,在中国的布局很可能加速。”邵子力很享受自己“建设者”的角色。

  摩根大通希望能在中国复制其在美国的所有业务模式。不同于美国的是,在中国,某些项目的开展要通过成立合资公司。

  拿近期摩根大通和*创业的合资公司来说,为了进军中国证券市场,摩根大通近几年一直在寻找一家合适的券商伙伴成立合资券商公司。直到今年6月和*创业证券签约成立合资公司。摩根大通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银行,换句话说,邵子力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全方位”上下功夫。除了为新建立的合资公司招兵买马,邵子力又开始积极寻找其他领域的合资机会。

  “在中国,我们必须要通过不同的平台,才能完成我们公司的战略布局。”

  从管理的角度讲,要通过不同的公司实体运作中国业务,无疑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因此对于邵子力来说,不光要把平台建好,更要能调动各个公司实体之间的协调与互动。“全能银行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我们不同的业务条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关键点就在于大家要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七八个‘摩根大通’在中国开展业务。”

  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宏观经济严重下滑,使美欧许多金融机构的真正面目暴露在世人面前。而摩根大通能在金融危机下屹立不倒,其根源还在于其拥有较为严格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和稳健的经营策略。而律师出身的邵子力,其做律师的时候首先会考虑的就是风险控制,其气质无疑契合了摩根大通的一贯气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