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带有公益意味,天使投资又是商业行为,它们怎样达到平衡?
在快创营的开放办公区,目前进驻了两个创业团队。正式“开园”在一个月后,“将入驻的团队已经排满了”。联合创始人李军说。
这是个被赋予十足“美式”创业风格的孵化机构:对那些坐在开放区,将Idea变成DEMO版的团队按人收租位费,每位500元一月;保证他们都有固定的桌椅,但是每天不能在桌子上留下东西,创造一种拎包入驻的氛围;地上还有一个神奇的高科技机器,可以通过wifi远程协作来行走和对话,身在硅谷的李军有时会“分身”在这里“转一转”。
快创营的四个联合创始人各司其职,曾在美国创办过四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李军负责面对LP,为快创营募集天使投资基金;DeNA中国区总裁王勇与易保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人和董事总经理王奕涵负责寻找项目、沟通VC与营地的主要运营;四人之中在国内“名气最响”的一个,前程无忧联合创始人、目前也从事天使投资的凤允雷从北京方面找来项目,辅助进行人际网络的建设。快创营落户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背靠区政府,便于帮他们注册公司。
对于这些有钱有人脉的天使投资人,搭建一个孵化器并没有那么难。创新工场、起点创业营、天使湾、联想之星孵化器、快创营……我们可以暂且将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组织称作“天使+孵化”模式,为创业企业提供附加价值,投资、入股并伴随创业者一段旅程。不管它们的偶像是以这个领域的规则制定者“Y Combinator”(下简称“YC”),还是追随国内排头兵创新工场而来,甚至脱胎于各地政府园区,它们所带来的价值,都是单纯的天使投资,与园区孵化无法比拟的。
况且,在中国各地,“天使+孵化”的数量正在以我们无法忽视的速度悄然增加。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