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家天使轮估值5亿的芯片公司,他们为什么敢投?

时代变迁,周期重启。在孔令国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迎来它的黄金十年。
2020-01-03 16:35 · 投资界 王菲

2019年年初,一篇名为《中国芯酸往事》的文章被刷爆,作为国之重器,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一股造芯热潮席卷而来。

孔令国来到大陆的那一年恰逢中国上一轮的半导体热。2000年,国务院下发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我们觉得国内应该要起来了,尤其是半导体产业。”2001年,在台湾从事了多年半导体产业投资的孔令国来到大陆开展投资,五年之后,成立了和利资本

日前和利资本旗下南京国调国信智芯基金在当下的资本寒冬中已完成了近27亿的募集,其中一大投资人正是“超级”LP——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简称国调基金。国调基金是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是全球第二大的私募股权基金。

“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之所以落后,个人认为根结在于资本市场。投资挣不了钱,就没人愿意投;资本不来,人才也不会想进来。”和利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孔令国在接受投资界(ID:pedaily2012)专访时表示。

和利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孔令国

中国芯酸往事

把台湾半导体投资模式搬入大陆

来大陆之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孔令国在怡和创投负责台湾半导体行业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其中最知名的项目就是台积电。如今,台积电已是全球最大而且毛利率最高的晶圆代工厂。

那时,台湾正取代日本,迅速在全球半导体生产链条中崛起。三十余年后,台湾已经成为专业芯片代工领域绝对的市场领先者。仅台积电一家就占了超过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50.8%),2018年台积电的营收达到334亿美元,其中最先进的7nm制程出货已经占到总金额的23%。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当地创投资本力量的兴起息息相关。“当时台湾是仅次于硅谷的创投市场最活跃的一个区域。回想当年,很难说到底是台湾半导体行业推动了台湾创投业的发展,还是台湾创投行业帮助了半导体产业。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孔令国回忆道。

彼时,大陆的半导体行业方兴未艾。八十年代,大陆在发展半导体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2000年,国务院下发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一片狼籍的半导体产业开始从零做起,摆在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发展出一条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

全球来看,集成电路在过去五十多年内已经发展成一条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专业的分工方式使其成为近代最成功而耀眼的产业。整个行业链条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芯片分销等环节。其中,设计、制造、封装是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三大细分领域。

台湾半导体的迅速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完善的专业分工体系之上,这一切要归功于有半导体教父之称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56岁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为了跟规模较大的传统半导体公司竞争,想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首创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让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而制造就交给台积电。

从那时起,台湾半导体的创业者突然涌现,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台湾有那么多的IC设计业者。

2000年,台积电的火种传入大陆。那一年,张汝京离开台积电回到大陆成立了中芯国际,创办初期,有很多人才都是来自台积电。当时,大陆芯片设计领域主要分为两大派,一个是本土派,他们刚刚毕业缺乏经验,更多地是从教科书上学习做设计,或者把一些芯片封装磨掉做反向工程;另一个就是海归派,他们大多从硅谷来到国内创业。

台湾模式成了最好的借鉴方式。“因为同文同种,台湾的半导体发展模式包括投资模式都能为大陆提供参考。”孔令国表示。

最贵的天使轮,估值5亿

我为什么敢投?

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风险投资属性,周期长、投入大。有知名投资人甚至说道,“投资所有领域都能赚钱,但是只有一个领域是不赚钱的,那就是半导体产业”。

不止一位知名的投资人公开自嘲,投半导体投得血本无归。在专业投资人看看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没饭吃的高风险赛道。在孔令国的投资原则中,有一点非常坚定,就是基本不投第二名,这跟投互联网的方式有些不同。

“手机芯片主要供应商有三家,高通、联发科、展讯。如果现在有任何一家公司跑出来说,我们要做手机芯片。不用看,没戏。”孔令国表示。

2016年,在元禾原点担任执行合伙人的孔令国投了一个北京的半导体公司。很多人提出质疑:这样一个公司刚出来天使轮的估值就将近5亿,为什么投?

“其实我们投资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相信人工智能相关的东西在未来5-10年要爆发。”孔令国说道。这家公司叫寒武纪,目前估值30亿美元,是国内首家芯片独角兽公司。

当时,寒武纪在北京联系过多家投资机构,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投资,因为大部份机构不相信,中国可以做出这么高精尖的芯片。在接触这家公司时,孔令国就看出,当时这个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的纯科研团队尚缺少大规模量产芯片的经验。

但是,孔令国有二点理由投它:“第一,他们发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处理器架构交叉领域的论文,研究水平为一流水平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第二,寒武纪团队师承龙芯,成员不仅囊括了中科院技术精英,也有中国首个通用CPU龙芯一号的核心参与人员。这种行业经验非其他AI团队所能比。”

更关键的是,孔令国认为自己可以帮他们补足短板。“寒武纪的第一颗商用芯片,就是我们协助找设计服务公司提供后端支持的。”这种需求在业内十分普遍,有些IC设计公司往往能够进行前端设计,但是后端缺团队,常常需要委外的设计服务。

在产业链上为初创企业充分赋能,提供资源上的支持,是和利资本一直坚持的,也是其独特的投资优势之一。“我们跟半导体厂商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跟台积电、创意电子、世芯等这种市场地位非常强势的公司。台积电在选择客户的时候跟我们创投做尽调差不多,要看设计公司团队、技术、财务报表等。能否获得台积电的产能额度,对很多IC设计公司至关重要。”孔令国表示。

对人的判断永远是第一位。在这方面,孔令国也踩过一些坑。有些创业团队在拿到融资之后,就开始不务正业,导致整个团队破裂。对人的判断失误,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投资失败。他更看好具备很强的工程师属性且做事扎实的团队。

很多公司都在忽悠

每个细分赛道能跑出来的不会超过三家

回顾过去的近二十年中,中国资本大潮的最大受益产业是互联网,所有的投资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被历史的浪潮裹挟着前进。

半导体产业始终没有迎来属于它的时代机会,所有的资本都转向互联网。那时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所能推向市场的都是技术含量、门槛都偏低的芯片。

时代变迁,周期重启。在孔令国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迎来它的黄金十年。

“需求爆发了。”孔令国表示,“从2013年开始,很多新兴硬件出现,包括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服务机器人、AR/VR、物联网、自动驾驶、5G等。新硬件的出现,芯片就需要重新定义,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创业者。”

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半导体器件需求明显,主要集中在传感器、处理器、网络传输和存储芯片四大类。不管是工业4.0、智能终端,还是无人驾驶,与智能相关的硬件都离不开半导体。

从国家经济崛起的战略角度上看,芯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地。赛迪智库发布的《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产品贸易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进口集成电路金额高达3120.6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额,是中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

进口替代是当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核心。政府长线投资加入,带动社会资本,芯片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热度。2014年9月和2019年10月,两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先后成立,资金总规模接近3500亿元。

在资本涌入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这股芯片投资热潮背后泡沫化也十分严重。

“不少公司都在忽悠,很多团队根本不是做半导体的,甚至只是倒卖设备的。”孔令国说,半导体产业每一个细分的赛道里面,最终能跑出来的不会超过三家。

在半导体投资行业浮沉数十年,孔令国一直努力在做的不是跟随市场舞动,而是尽量保持稳定的投资逻辑和节奏。“对于不熟悉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人而言,参与投资还是要谨慎的。不像互联网,有很多细分市场的规模并非很大,投资时一味的哄抬企业估值,很有可能造成将来退出时得不到预期的收益”,他告诫后来人。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菲,原文:https://people.pedaily.cn/202001/45014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