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银行理财子公司崛起,将与消费金融产生哪些火花?

理财子公司的销售起点目前并不受限制,未来有可能为“千元起投”甚至“1元起投”,并且不需要在柜台做风险评测,依托互联网终端即可开始销售。
2020-02-26 13:34 · 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 古月龙天

近期外资陆续宣布将在中国寻求设立理财子公司引来行业热议,但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机构设立早已成为金融行业关注的重点。

被认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理财子公司未来将独立存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并将对国内资管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而转向消费金融领域,尽管目前理财子公司业务并未与其构成太多交集,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未来两者的合作空间值得期待。

城农商行或将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发起主力

美国时间2020年1月15日,中美就*阶段贸易协议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显示,中国将允许外国大型资管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引入资产管理的国际标准和投资资源。

几乎同一时间,北京时间2020年1月16日,美国高盛、贝莱德、以及淡马锡先后宣布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势在中国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从公开信息来看,高盛将寻求与中国工商银行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合资成立新的理财公司,前者将争取新公司的控股权。而贝莱德和淡马锡已与中国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商讨合作,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公司。

上述的合作方案还需国内监管机构审批确定。

从中美*阶段贸易协议来看,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机构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可能将是形势所趋。当然,中美关系稳固将是这一趋势的前提基础。

而在去年12月20日,银保监会已正式批准了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由法国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在上海合资设立的理财公司),东方汇理出资55%,中银理财出资45%,这被认为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实质性的一步。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外资理财公司仍然难以有效影响国内资管市场。

在金融降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等一系列操作之下,国内资产管理市场正在面临深层次调整的过程中。并且从首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至今也仅仅半年时间,市场仍在培育阶段,此时外资大规模展业的可能性不大。

新流财经统计,从2019年6月3日建信理财率先开业至今,已开业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仅11家,先后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宁银理财和杭银理财。

而公告设立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数量在33家左右,其中已有13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

值得注意的是,除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外,获批及开业的银行中有5家(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来自于城商行阵营,这一细节引起市场热议。

市场预计,还有很多批文正在路上,那些理财转型突出、规模较大的城农商行将成为新一轮理财子公司筹建、开业的主力。

未来理财子公司与消费金融将会发生“故事”

聚焦到理财子公司的业务特征上,相较传统银行资管部而言,理财子公司的销售起点目前并不受限制,未来有可能为“千元起投”甚至“1元起投”,并且不需要在柜台做风险评测,依托互联网终端即可开始销售。

此外,理财子公司可通过第三方机构分销产品,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和非标产品中,且非标资产的限制由原来的4%大幅提高至35%。

从大众的视角来看,这些特征或多或少会让人们将理财子公司与现存的网贷机构相联系。

在获客层面,2019年越来越多的省市先后宣布清退辖区内的P2P机构,未来P2P机构的投资理财属性很有可能将转化在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中,毕竟降低销售门槛的特征已经基本囊括此前银行理财无法满足的长尾客户。

此外,理财子公司与母银行的特殊联系也是其获客的优势之处。尽管两者在法律层面以做到相互独立,但理财子公司仍然可依托母行的渠道优势,后者掌握着大量的金融资源,分支机构众多、客户众多,这是网贷机构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

不过,现阶段银行理财子公司与网贷机构的资产端不尽相同。前者的投资对象包括货币、票据、债券、基金或者公募基金等,而网贷机构出借方向则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目前两者在资产端市场并不重合,网贷机构的资产端属性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匹配度更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就不会涉及消费金融领域,作为类固收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金融类理财产品有助于丰富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同时也能起到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的作用。

作为一个观察窗口,传统信托公司也已将资产配置瞄准消费金融领域。目前,信托公司通过消费信贷或者助贷业务加码消费金融板块,在创造收入以及改造公司整体盈利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约40家投身消费金融市场,合计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余额近3000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以“单体、大额、非标”为业务特点的传统信托入局消费金融的背景下,相信未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进入也已不远。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前文提到的城农商行可能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发起主力,这可能意味着这类中小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为了寻求理财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会更为主动地加码消费金融领域,从而起到一定的提速作用。

“资管+金融科技”将是未来消费金融理财产品走量的重点

一般认为,理财子公司的投资资产有三大方向:一是母行内部提供的非标项目资产;二是委托外部机构管理,实现全市场配置;三是理财子公司自主开展的标准和非标投资。未来理财子公司很可能会以第三种方式配置消费金融理财产品。

实际上,庞大的消费金融客群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金矿”,借款者的资质不同,承担的利率也不一样,但监管已经锁定了利率36%的上限,这样就从整体上锁定了业务风险。

金融机构通过消费金融ABS操作,将一份份借款者的消费贷款合同整合起来形成收益资产包,再拆分流转至二级市场卖给理财投资者,从而构成消费金融理财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成链条。

但这需要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从宏观环境来看,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仍处于前期阶段,业务运营还未具体铺开。一旦开始展业,市场预计理财子公司一开始会“抓大放小”,等规模较大的客户都已经纳入囊中,再进军小额理财市场。

此外,从消费金融ABS这一两年的发行情况来看,消费金融ABS还处于阶段性调整期。

据中债资信此前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短期消费金融增速在30%-40%,但2019年下半年这一增速已跌落10%-20%的区间。2018年以来消费信贷规模虽然持续上升,但增速亦持续回落,2019年消费金融增量需求有所下滑。

其次,2019年共发行22单消费贷ABS产品,发行规模达到1431.87亿元,占全年信贷ABS发行总规模的14.86%,这表明目前消费金融的规模空间并不大。

其中消费性贷款ABS发行仅为260.44亿元,同比2018年下降17.04%;信用卡贷款ABS发行1171.43亿元,同比上升48.69%,这表明现阶段消费金融的市场活性有所下降。

此外,2019年消费贷ABS的二级市场交易规模较2018年同样有所下降。并且2019年消费贷ABS存续产品的累计违约率较2018年有所上升,2019年末累计违约率均值为2.26%。

上述数据或表明,尽管消费类金融资产未来发展可期,但短期内处于起步阶段的理财子公司并不会过多的涉足于这类资产。

但随着理财市场的教育成熟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整体回归良性发展的趋势下,相信理财子公司会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其中,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当然,消费金融面对的是“小额、分散”的业务特点,这需要理财子公司不断加码金融科技,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资管业务水平。

金融科技之于理财子公司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

首先,是对客户进行分层处理,根据客户真实的风险偏好和环境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风险的产品,而目前互金行业的金融科技在流量分发和风险识别上具备较强的优势。

其次,针对场景的有效挖掘将是金融科技的重中之重,理财子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生活场景引导其长期投资,通过财富经理与客户沟通,为客户养老、子女教育、大病防范等提供场景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而场景的数字化构建也是目前互金行业金融科技的优势所在。

目前,这一合作趋势已有迹象。

近期,东方财富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市场关注。其有意招聘商务合作人员推进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合作,全面获取银行优质金融产品。据了解,东方财富旗下公司具备基金销售牌照以及证券牌照,未来代销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可能性较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